“商务门户区"发展战略解读
发布时间:2009-06-16      责任编辑:政协发布员      点击量:819    

    按:按照省、市委全会确定的建设“八大经济区”和龙头“五区”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对道里区党政主要领导调整后提出的要“勇于创新、敢闯敢试、先行示范”的新要求,区委、区政府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,通过深入学习调研,本着在继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,结合已有的《道里区概念规划》、《道里区全面振兴规划》、《道里区十一五规划》,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组织人员和聘请相关专家,就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,科学确定了打造全省、全市“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”的发展战略。为加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道我区发展战略的学习理解,按照区委主要领导要求,我们将陆续对发展战略有关内容进行刊发,便于全区上下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。

     发展战略解读之一:“商务门户区”的概念及我区具备的条件
     一、“商务门户区”的概念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“商务门户区”是指城市中经济、贸易最领先、最活跃的区域,是城市商务发展版图上处于核心位置的区域。具体来说,“商务门户区”涵盖了商业、旅游、交通、文化、政务、金融、服务、资讯等八个方面。
    

    二、我区具备的基础条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商业上看。近年来,我区商业快速发展,初步形成了中央大街、兆麟、爱建、顾乡和群力“五大商圈”,已成为哈尔滨市核心商圈之一。2008年,哈尔滨市零售业前五位中我区有三家,商圈中的37家百货、餐饮、宾馆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。通过对“五大商圈”的有机整合,实施错位发展,我区商业门户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旅游上看。哈尔滨市城区80%的旅游资源在道里区。有中央大街、索菲亚广场、松花江岸线六大公园、长岭湖、运粮河、冰灯游园会等人文和自然旅游景观;有香格里拉、马迭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酒店,以及大商麦凯乐、中央商城等大型商服企业,为中外游客观光旅游、休闲购物,提供了服务完善、设施一流的旅游配套体系;新阳路和爱建商圈的高档饭店、中央大街的西餐、茶吧、酒吧、咖啡屋已初具规模,正向规模化方向发展。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品牌设计和整体提升,我区将成为哈尔滨旅游休闲餐饮业主要聚集区。
    从交通上看。我区是哈尔滨市重要交通枢纽,有全省唯一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,有老机场路、哈双北路、四环路、二环路、公路大桥等交通干道,有码头7处,渡口1处,随着西客站北广场的建设,我区将成为高铁旅客的交通集散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文化上看。我区文化资源丰富、文化创意产业发达,是省、市文化产业相对集中区。云集了省、市歌剧院、话剧院、美术馆、青年宫、音乐厅、画院、影院,有省、市两大平面媒体、出版社,随着省文化产业基地落户群力新区,我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将有更大作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政务上看。我区是哈尔滨市的政治中心,是哈尔滨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协、市警备区和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的所在地,随着哈尔滨市市民大厦的建设,我区将成为哈尔滨市的政务门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金融上看。我区金融机构高度密集,银行总部占全市的70%以上。其中有工行、农发行、农行、招行、交行等银行省级总部,工行哈尔滨分行、交行哈尔滨分行、哈尔滨银行、城郊信用联社总部以及一些外资银行办事处机构137个;中国人寿保险省、市总部,中国人寿财险省总部,新华寿险、信泰寿险、正德寿险省总部,太平洋财险、寿险市总部等保险机构34个;江海、海通、国信等证券分支机构12家;哈尔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、均信担保、市科技风险投资中心等其他金融机构31个。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集聚,我区金融门户区功能将日臻完善。
    从服务上看。我区策划、设计、科研、中介组织发达,有省、市社科院,省微生物、水产、商业、电力院所,国家703 所,市经济、电力、勘测、建筑、热力、黄金等研究所;有20余家律师事务所、2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和50余家人才劳务机构。这些机构的发展,将促使我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走在全省、全市前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资讯上看。我区是省、市商贸信息流的主要传播集散地,有黑龙江日报、哈尔滨日报、生活报、新晚报等大型平面媒体,有哈尔滨市信息产业中心、哈尔滨国际工程咨询公司、国家投资项目评审公司以及房地产评估、造价评估、投资咨询等机构,形成了面向全国、辐射省市的传媒资讯重要发布地。

 

     发展战略解读之二:“宜居先行区”的概念及我区具备的条件
    一、“宜居先行区”的概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“宜居先行区”是指在宜居城市建设中,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,经济持续繁荣,社会和谐稳定,文化氛围浓郁,设施舒适齐备,始终处于先行示范的位置。以建设部2006年公布的“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”作为参考标准,“宜居城市”主要包括社会文明、经济富裕、环境优美、资源承载、生活便宜、公共安全六大方面。
    二、我区具备的基础条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社会文明上看。我区是哈尔滨市的文化中心和欧陆风情标志性城区,荟萃了俄罗斯文化、金源文化、犹太文化等世界多民族文化,文化底蕴厚重,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市的融合度和包容度,加之近年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,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经济实力上看。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,截至2008年,实现区生产总值296.1亿元,全口径财政收入25.22亿元,区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0.4亿元,在全市八区中经济总量位居第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生态环境上看。我区紧临松花江,拥有长岭湖、太平湖和运粮河,依江伴水,上风上水,自然环境优美,空气质量好。随着松花江沿岸的开发及长岭湖湿地恢复、太平湖和运粮河开发及磨盘山供水、大唐热电项目、棚户区拆迁改造的实施,我区的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区域资源上看。我区土地资源丰富,幅员479.2平方公里,拥有耕地面积25万亩,可开发潜力大;水资源丰富,拥有50余公里沿江岸线,是哈尔滨市水源地;能源资源丰富,拥有天然气、电力、热力等资源;旅游资源丰富,有多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,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生活条件上看。我区交通四通八达,是哈尔滨市的交通枢纽和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区之一;购物环境便利,拥有沃尔马、家乐福、麦德龙等多家世界500强商贸连锁企业和麦凯乐、新一百、中央商城等一批大型商业企业,是哈尔滨市购物环境最好的城区之一;休闲娱乐设施较为齐全,商务会馆、茶吧、咖啡屋等现代休闲产业发展迅速,是哈尔滨市高档休闲娱乐集聚的城区之一;高档住宅集中,拥有全市居住环境最好的爱建、观江国际、哈公馆等多处高档社区,随着群力新区的建设,将成为哈尔滨市居住条件最好的城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从公共安全上看。通过多年开展“平安道里”创建活动,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,加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度,我区刑事发案率和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,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公布的“哈尔滨市社会治安状况调查”结果显示,2008年,我区群众安全感在全市八区中排名第一。